建设“无废城市”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。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徐瑾提交《关于共建“无废城市” 共享美丽家园的提案》,从强化制度保障、实行分类推进、补齐基础短板等方面积极建言。
提案介绍,2024年1月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推动城乡“无废”;到2027年,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比例达到60%;到2035年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现全覆盖。自2022年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入围全国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以来,我区积极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、综合利用、无害化处置,全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
为加快推进宁夏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徐瑾建议,制定我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中长期战略规划,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、生产者责任延伸、跨区域生态补偿等政策体系。成立全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领导小组,在银川、石嘴山两市试点经验基础上,指导各地分地区、分领域推进“无废”转型的科学路径,出台配套措施,将工作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及美丽新宁夏建设考核指标之中,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,促进政策、资金、技术等资源要素集聚。在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实施大宗工业固废用于采矿坑回填、生态修复和修筑路基等综合利用,降低大宗固废增速和堆存量。对建筑垃圾强制限额排放、分类消纳处置,转化为再生原料或用于复垦填埋、道路修建、公园造景等,推广“卸点付费”模式,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资质化和全程信息化管理。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,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,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比,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。
建议全区统一规划、合理布局,防范危险废物运输环境风险,推进危险废物“点对点”定向利用豁免管理试点,在灵武市、平罗县统筹建设万吨级环保无害化资源综合处置中心,提升危废综合利用能力。健全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,探索建立移动医废应急设施保障中心,补齐医废收集转运处置设施缺口。发挥固废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引导作用,调动各方治理资金投入,探索实施EOD、PPP等运营模式,推动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。将“无废因子”融入全民生活,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,建议银川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“趋零增长”试点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,引导生产、流通、销售各环节绿色包装,推动快递外卖包装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。 (记者 韩瑞利)